在2024年的全球電影市場,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悄然蔓延——佳作稀缺,片荒嚴重。這一困境的根源可追溯到疫情前后的電影生產與發行模式劇變。疫情期間,大量影片的制作被迫停滯,而疫情前已完成的電影則在疫情后的幾年內集中上映,尤其是在2023年及2024年初,形成了一波電影小高潮。這波高潮如同一次集中釋放,迅速消化了疫情期間積攢的庫存影片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到了2024年的第二季度及之后,這股高潮逐漸退去,新的片荒不期而至,電影行業再次步入了低谷期。疫情的沖擊使得新片的制作周期被拉長,即便在疫情后重啟項目,其制作與上映的時間線也大大受限,導致片荒幾乎無法避免。然而,在這片荒蕪之中,仍有少數佳作如暗夜中的星辰,熠熠生輝。某種物質便是這樣一部令人矚目的作品,它以獨特的科幻驚悚風格,在眾多平庸之作中脫穎而出。
某種物質不僅在情節構思上與機械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更在視覺效果與驚悚程度上有所超越。影片以其大膽而重口味的表現手法,挑戰著觀眾的感官極限,散發出強烈的cult氣息。影片中,黛米·摩爾與瑪格麗特·庫里兩代女演員的裸體鏡頭,無疑是吸引眼球的一大亮點。黛米·摩爾,這位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女星,以其精湛的演技與傲人的身姿,成為了影片的一大看點。盡管歲月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,但在影片中,她的身材依舊保持得令人驚嘆,幾乎看不出已是一位62歲的老人。黛米·摩爾的演藝生涯充滿了傳奇色彩,從脫衣舞娘中的驚艷表現,到人鬼情未了中的深情演繹,再到魔鬼女大兵中的英姿颯爽,她塑造了眾多經典角色。此次在某種物質中,她再次突破自我,以出鏡的方式,展現了對藝術的極致追求。她的這種犧牲精神,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。而瑪格麗特·庫里,作為年輕一代的女演員,在影片中同樣表現出色。她完美地接住了黛米·摩爾傳遞過來的戲份,與摩爾飾演的年老版角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展現出了出色的演技與塑造力。兩代女演員的交替出現,不僅豐富了影片的層次感,更讓觀眾在驚嘆于她們美貌的同時,深刻感受到了角色內心的掙扎與沖突。然而,某種物質的故事情節卻并非無懈可擊。作為一部科幻片,其科學性顯然不足,甚至有些荒唐。影片通過講述一位年老女星因無法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,而使用一種名為“完美物質”的黑市藥物,分裂出一個更年輕、更完美的自己,從而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。這種設定雖然新穎,但顯然超出了科學的范疇,更像是一個寓言故事,用以探討年齡、容貌與社會偏見等話題。影片通過女主角伊麗莎白(黛米·摩爾飾)與年輕版自己蘇(瑪格麗特·庫里飾)之間的共生關系,展現了社會對年輕美貌的過度消費與對年老女性的忽視。伊麗莎白因被電視臺開除而陷入困境,偶然得知了“物質”的存在,并決定通過注射分裂出一個更年輕的自己。然而,隨著蘇的成功替代伊麗莎白在電視臺的工作,兩人的關系開始變得復雜而微妙。伊麗莎白對蘇的身份上癮,逐漸違背了七日一換的規則,導致自己本體的生命力被透支。這種設定不僅批判了社會對女性年齡的偏見,更揭示了人性中的貪婪與自私。然而,某種物質在批判的同時,卻未能給出明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。影片后半部分更多地轉向了驚悚元素的展現,使得思想的力度有所減弱。盡管導演兼編劇科拉莉·法爾雅是一位女性導演,且其上一部作品復仇戰姬展現了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,但在某種物質中,卻充斥了大量男性凝視的鏡頭與對女性軀體的審視。這種表現方式不僅未能為女性權力吶喊,反而顯得有些討好男性審美。盡管如此,某種物質仍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。尤其是在這個電影小年里,它以其獨特的科幻驚悚風格與深刻的主題思考,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。影片通過對年齡與容貌的探討,以及對社會偏見的批判,引發了觀眾對于自我認知與社會價值的深刻反思。盡管它未能給出明確的答案,但正是這種開放性的結局,讓觀眾在思考中獲得了更多的啟示與感悟。